(罗马帝国时期最高权力机关)王冠和权杖
如果说玉玺是中国古代君主最具代表性的物件,那么在古代欧洲似乎君主的象征就属于权杖了。无论是皮聘三世的画像,奥托大帝的雕塑,还是印有路易十四的油画,权杖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物件与君主们华丽的服饰和鲜艳的王冠一起,成为欧洲封建制度下权力巅峰的
派平三世
与此同时,基督教教皇和族长也没有忘记使用权杖来彰显自己的权威。在描绘历代帝王接受教皇加冕的作品中,有许多象征神权的田园诗棒;即使是在雅克·路易·大卫的名作《拿破仑一世的加冕》中,虽然拿破仑获得了王冠,但教皇仍然紧握着装饰着十字架的牧师手杖,用复杂而坚定的表情维护着教会几百年来积累的尊严。
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典礼
权杖与权力的隐喻关系不仅存在于贵族阶级的传统中,也融入了欧洲的流行文化。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塔罗牌:在包括维斯康帝牌在内的所有版本的塔罗牌中,在“皇帝”、“教皇”、“女祭司”等牌的图片上,往往会出现一根长短不一的权杖;以及不同的顶饰——十字架或皇冠、宝石等。——分别把权力指向世俗世界和宗教世界。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爱默生《天》中的“他们排成单排,无始无终,手持王冠和权杖”。手持权杖的冠和根),或者说“我们的旗帜是海盗所有遇到服从的人”在拜伦的海盗生活中,所谓的“权杖”似乎完全被视为“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权杖”。
与中国古代玉玺“秦称之为印,玉称之为玉,而非臣子所印”的明确起源不同,欧洲权杖虽然明确指向最高王权或宗教权力,但其起源在历史上早已被遗忘。欧洲的武器那么多,为什么单个“杖”就能命名为“力”?是因为掌权者喜爱棍棒,使其成为权力的代名词,还是因为棍棒在欧洲人心中与权力有关,所以掌权者用棍棒来肯定权力?如果权杖中的权力起源早于欧洲众多的皇帝、国王、教皇、族长,那么这种文化渊源从何而来?
荷马时代:从“权杖”到“权杖”
可以肯定的是,在欧洲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权杖,其历史比古希腊文明还要悠久。
早在埃及早期王朝时期,埃及王室就已经使用一种名为“Was”的权杖来指代自己的权威。沃斯的杖细长,大约一人高。杖头是古埃及神话中战神赛特的头,杖尾呈叉形。“沃斯”在古埃及语中原本是“权力和统治”的意思,所以沃斯杖完全可以担当“权杖”的名称。在古埃及的纸莎草纸和壁画中,沃斯杖在神灵、王室成员和祭司手中非常常见,几乎达到了“一只手”的程度。可以看出,沃斯的权杖,一方面是神权和君权的混合体,另一方面又不同于埃及的双冠(Pschent),只属于法老,而是整个贵族阶级的集体图腾。
沃斯权杖
沃斯权杖的头
古埃及文明之后的《圣经》中也有关于权杖的记载,比如《旧约·以斯帖记》中波斯国王的权杖:“当国王看到王后以斯帖站在庭院中时,对她很好,向她伸出了他的金色权杖,以斯帖将权杖的头向前摸了摸。(5.2)“以斯帖记涵盖了大约公元前5世纪初。如果记载正确,可以推断波斯阿切曼尼王朝的君主已经通过权杖代表了他的国王权威。
相比之下,《出埃及记》中“摩西劈开红海”的典故更广为人知:
摩西向海伸杖,耶和华用大东风使海水退了一夜,水就分开了,海成了干地。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向海伸杖,叫水回到埃及人和他们的车辆、马兵那里。
摩西向海伸出杖,天一亮,海水就复原了。埃及人从水里逃跑的时候,耶和华就把他们推翻在海里。
水又回流,淹没了战车和马兵;和以色列人一同下海的法老军队,没有一个剩下的。
在《出埃及记》中,摩西使用的权杖虽然与权力没有直接关系,但却承载着神的力量,含蓄地指向神权。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以斯帖记》中关于“黄金权杖”的记载未必算是一段可靠的历史,也足以看出西方人眼中“权杖”形象的特殊性。权杖自然与神权、君权联系在一起的文化惯性,至少在摩西五经成书的时代已经形成。这种文化惰性的种子最迟在荷马时代开始在欧洲萌芽。
荷马时代,又称英雄时代,因其历史主要记载在诗人荷马写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中而得名。荷马时代是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是迈锡尼文明衰落的开始,也是希腊城邦崛起的开始。著名的“木马屠城”典故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作为古希腊口头文学的杰作,荷马史诗不能完全作为历史来对待,但这些作品中所包含的历史、地理、考古、民俗等细节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两部荷马史诗,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权杖来历不明:在荷马时代,希腊君主几乎没有象征其权威的物件,王冠、长袍、王座等“衣服”都需要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演变——然而,作为权威象征的权杖早已出现,尽管史诗中的权杖并不仅仅与王权有关。
荷马史诗中的权杖出现的次数很少,但大多指向明确。一是作为权力或地位的代表,如“他(克罗伊斯)手持一根带着远射之神阿波罗头带的金色权杖”,“特拜城的士兵总司令来了,他用一根权杖认出了我”,“此后,辽阔的特罗亚将归埃涅阿斯所有,神圣的权杖将代代相传”;第二种是发誓和说话时使用的器具,如“我(阿基里斯)以此权杖发誓...说着,佩琉斯之子将镶嵌着金钉的权杖扔在了地上”。“忒勒马科斯太激动了,他急于开始说话。他站起来,走到场地中央,手里拿着传令官佩尔塞诺尔递过来的手杖...毕竟他还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愤怒。泪流满面,把棍子往地上一扔,大家默默同情。”第三种是司法权的代表,如“审判者坐在石凳上组成神圣的圆圈,手中握着传令官赐予的权杖”。“在那里,我还遇见了宙斯的儿子弥诺斯。在哈迪斯高大的宫殿前,他坐在那里,手里拿着一根金色的权杖,大声宣布,他面前站着或坐着许多死去的人。”
显然,在荷马时代,权杖已经成为权力的重要标志,权力可能是主权、继承权、司法权,也可能是骂人、说话等特定权利。这意味着,在欧洲人眼中,“参谋”已经开始向“参谋”过渡。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奥古斯都权杖已经出现,是最高统治者专用的。或许可以看到希腊文化和罗马文明之间的传承和演变。
奥古斯都权杖:中世纪权力的典范
如果说荷马史诗中的权杖还带有淡淡的色彩,奥古斯都的权杖则为后人提供了清晰的范本。奥古斯都权杖的头部通常雕刻有球体或老鹰。这个权杖被后人铭记,因为它经常出现在罗马皇帝的半身像上。第二,球体和鹰的形象向前继承了宙斯宝球的形象,向后影响了中世纪国王宝球的设计。在中世纪的许多国王画像中,国王往往头戴王冠,身穿华丽服饰,一人手持权杖,一人手持宝珠。这些王权参照不是一次形成的,而是几千年来教会、日耳曼、古罗马、古希腊乃至古埃及诸多文化叠加的结果。
奥古斯都雕塑
鉴于罗马帝国在欧洲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后来的君主在炫耀权力时自然会想到权杖,就像中国唐朝皇帝李世民在没有找到玉玺的情况下,试图雕刻类似的“指挥之宝”和“命运之宝”来表明自己的命运一样。
然而,由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机遇,第一个接过罗马帝国奥古斯都权杖的人不是任何国王或皇帝,而是罗马教会的主教们。奥古斯都的权杖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成为神话,但祭司的权杖随着罗马教会的涅槃而成为新时代的权威象征。
牧杖,即基督教各级主教所持的杖,常由主教在进行宗教仪式或出席公共场所时所持,以代表其背后的神权和教权。很难证实基督教是何时引入权杖的。教皇英诺森三世在他的著作《圣坛圣史》中记载“罗马教皇不用杖”。英诺森三世生活在12世纪下半叶至13世纪初,因此似乎可以推断出牧杖出现的时间应该不会早于13世纪。但鉴于中世纪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罗马教皇不使用牧杖”可以解释为罗马教皇当选时没有人有资格授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中世纪的鼎盛时期,教皇们开始使用权杖来显示自己的权威,比如奉献教堂或者在禧年开启圣门,教皇会用权杖敲三下密封的圣门。
曲柄杆
牧师棒在形状上也是显档次的。大多数教皇牧师的权杖上都刻有“教皇的十字架”。在教会纹章学中,“教皇十字架”的形状由一根竖条和三根横条组成,逐渐接近顶端,依次变短,象征着教皇的三重身份,即罗马教会的主教、西方教会的宗主、使徒的领袖和彼得的继承人。“主教十字架”由一根竖条和两根横条组成,而一般主教的牧羊杖的杖头形状多为十字架和牧羊人的圆形牧羊杖。在《圣经》中,耶稣多次将自己比作牧羊人,牧羊人的杖有着浓厚的宗教意味。
教皇十字架
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带来了整个西欧的“礼崩乐坏”。在乱世中,罗马教会凭借其仅存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教育体系逐渐生存和发展。经过几个世纪的苦心经营,对西欧新兴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终于在英诺森三世任期内达到了顶峰。各国国王的加冕仪式都需要教皇主持,而作为教权统治下的王权代表,各国国王的权杖自然也开始宗教化。最明显的例子来自英国,自理查德一世时代起,英国就使用两种雕刻有十字架和鸽子的权杖。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而鸽子则常被视为圣灵的象征——这一意象也来自圣经,如《新约》路加福音3: 22,“圣灵以鸽子的形状降在他身上”。
当然,相比牧羊人的杖,王杖还是比较世俗的。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力和财富,国王通常会竭尽全力为自己的权杖寻求奢华,权杖通常由金银等贵金属制成,并镶嵌宝石。国王的权杖不仅是“权力的凭证”,更是一件艺术品。
捆绑棒:另一种“法西斯”棒
关于权杖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希腊文明中的权杖可能是罗马帝国奥古斯都权杖乃至后世欧洲权杖的起源,但荷马史诗中的权杖无论从外形还是内涵都与古埃及的沃斯权杖相去甚远。那么为什么权杖而不是其他器物起到了这个作用呢?
古希腊崇尚口才,权杖被尊崇甚至神化为演讲工具似乎是一种合理的解释。然而,这仍然是一个未完成的答案:权杖为什么能象征言论的权威?通过荷马史诗中权杖的另一种用法,似乎可以找到答案:奥德修斯曾经用权杖处决士兵,以整顿军队秩序;当特尔希特反抗奥德修斯时,权杖再次露出狰狞的面目:“奥德修斯说着,用权杖击打特尔齐的肩膀。泰尔齐·提图斯弯下腰,大颗大颗的眼泪掉了下来,金杖带着血打在他的肩膀上。他蜷缩着坐了下来,忍受着疼痛,两眼昏花,忙着擦掉眼泪。”
可见权杖其实是一种刑具,所以使用者与使用者之间可以构建“统治-被统治”与“管理-被管理”的关系,而这就是权杖与权力相关的深层含义。惩罚的权力属于统治阶级,可以追溯到君权和神权。在这样的逻辑结构下,权杖代表权力的模式就建立起来了。
这种模式最突出的代表就是“他者”权杖,它起源于罗马文明,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仍然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fasces。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主义”一词成为邪恶和极权主义的代名词。然而,在罗马文明中,棍棒只是一种既有权杖又有刑具的合法物品。
与荷马史诗中的权杖相比,捆绑物的持有方式比较特殊:前者由使用者本人持有,而捆绑物则由使用者的保镖持有。罗马人通过棍棒的数量来区分官员的等级:独裁者可以有24名手持棍棒的卫兵,而领事和护民官分别有12名和6名。皇帝(皇帝)通常担任执政官,所以他也有12个卫队,在图密善皇帝统治后变成了24个。在罗马传统中,官员进入罗马后必须摘下斧头,只有独裁者才允许带着所有的棍棒进入城市。荣誉和尊贵,类似于中国古代汉晋时期“带剑上殿”的特权。
虽然是权杖,但捆棍更明显是一种刑具,因为它是由一把斧头和绑在斧头外围的若干根桦木杆组成。斧头对应的是死刑,而桦木杖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刑具:由桦木或其他坚实光滑的树枝制成,在英国直到20世纪还被用于针对男性青少年的轻微犯罪和盗窃。毫无疑问,斧头和桦木杆的组合代表了罗马官员控制罗马公民生死的权力。
捆绑棒
但是,捆绑的内涵并不仅限于此。斧头象征着主宰生死的力量,紧紧围绕着斧头的桦木杆不仅象征着服从中心,而且从符号学的角度用一种近乎直白的形象表达了“团结就是力量”。这种归纳来自伊索寓言中的著名谚语“老人和他的儿子”,这句谚语曾被后世许多国家奉为国家格言。束杆的形状如此独特而有意义,可以说是罗马人青睐的。
如果说,在罗马文明之前,人们完成了权杖和刑具的融合,那捆棍子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团结和力量的象征,使之成为罗马精神的代表。罗马帝国覆灭后,无数的国家、城镇和团体都将木棒束作为传令官和象征,木棒束所蕴含的精神也确实见证了历史长河中一大批势力的强势崛起。只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太多人把梁杖而不是奥古斯都的权杖当成了罗马帝国继承人地位的代表,这是有意义的。
罗马帝国给后人留下了统一的霸权传奇,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两根魔杖:奥古斯都的权杖和束。奥古斯都的权杖勾勒了中世纪的君权和神权,而那捆棍子则以另一种极端的方式影响了历史进程。
1919年,意大利墨索里尼选择以“法西斯”命名自己的政党,先后成立“抗击法西斯”和“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后来,德国和日本相继成立法西斯政党。从那以后,“法西斯主义”这个词就成了极端恐怖和独裁的代名词。然而,与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德国纳粹党徽不同,二战后,世界各国并不讨厌墨索里尼。在经典扑克的“方块K”中,凯撒仍然拿着棍子站着。法国、古巴、南非的国徽上有成捆的棍子,罗马尼亚警察、西班牙宪兵的徽章上有成捆的棍子,俄罗斯联邦法警的标志上也有。最典型的是美国,林肯雕像的两侧,最高法院的墙壁和参议院的公章。究其原因,毕竟一万字源于希特勒的独创,但那捆棍子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其意义远非墨索里尼一人。只是二战时美国是反法西斯主力之一,让人感叹历史的黑色幽默。
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众议院的权杖融合了奥古斯都权杖、梁杖和王球的造型,在保留桦木杆造型的同时,将斧头变成了“一只雄鹰踏地”的雕塑。这个设计的内涵很难深究,但也不难猜测,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没有罗马帝国当年的辉煌,权杖肯定不会有如此耀眼的荣耀。
美国众议院的权杖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